2016年11月14日

網寮蚵殼賞鳥屏



由嘉義縣學習型城市計畫所支持,山腳蛙與南華大學許澤宇教授團隊,今年11月在計畫協力社區"東石鄉網寮村",完成獨步全國、融合在地特色之蚵殼賞鳥屏。

走在在網寮這樣的小漁村裡,可以發現,這是個被水與蚵殼圍繞的村落。山腳蛙與南華大學旅遊管理系許澤宇教授一同執行計畫時,針對網寮進行了環境資源調查,自2016年3月起至今,長達9個月,發現村莊裡的廢棄鹽灘地具有豐富之野鳥生態資源,且賞鳥期長,並非僅僅止於冬季。

專長為生態旅遊之許教授深深知道,發展生態旅遊可喚起民眾對生態資源的重視,但其操作必須十分小心,若非有萬全準備,不應貿然發展,否則生態在未獲得保護前,便已受到傷害。並非進入自然還境、消費大自然便稱為生態旅遊,而是藉由親近生態,進而產生情感、藉由專業解說建立保育態度與技能。


穿梭在村落中,面對堆疊整齊之蚵殼,以及賞鳥時意外成為屏蔽的蚵殼堆,讓山腳蛙有了蚵殼賞鳥屏的構想。構想特色在於(1)賞鳥屏材料為在地養蚵廢棄物再利用;(2)蚵殼賞鳥屏僅需簡易堆疊,不須特別固定,隨時可以搬遷拆除;(3)蚵殼賞鳥屏與原始村庄內之特色蚵殼景觀相融合,將視覺污染降至最低;(4)蚵殼賞鳥屏獨步全國,可引起話題,藉機宣達生態保育、生態旅遊及環境教育理念。
為確定人為賞鳥活動對網寮鹽灘地棲息鳥類(高蹺鴴、環頸鴴為主)之影響、與賞鳥屏障之預期成效,特地進行簡單之模擬實驗,首先躲在鳥帳內移動,即使鳥帳已經暴露在無蚵殼堆屏障處,發現繁殖季之高蹺鴴並未有明顯警戒動作。

進一步直接以蚵殼堆為屏蔽,當人躲藏在蚵殼堆後,高蹺鴴仍未有警覺動作,然一旦人暴露在無蚵殼堆屏蔽之處,鹽灘地之高蹺鴴隨即飛起警戒。

 
經簡單試驗後,與網寮村長及村民討論後,決定動手施作蚵殼賞鳥屏。在地點之選擇上,雖然海濱防汛道路為最佳賞鳥地點,然防汛道路並不允許搭建賞鳥屏,於是決定將施做點選擇在鹽灘地中之景觀步道(為平時村民之散步步道),雖野鳥群距離步道較遠,但團隊決議將此蚵殼賞鳥屏定位為示範性質與教育性質之設施,主要藉由此一動作,提醒村民平日之生活環境其實蘊含重要生態資源,而在利用生態資源同時,首要必須先考量人為活動對生態之影響,再者,希望藉由在地村民之力量,教育外來之訪客,保持一份對大自然之尊重。


終於,本團隊在2016年11月完成了獨步全國之蚵殼賞鳥屏。以下為由賞鳥屏之觀景窗對外窺得之景色。觀景窗前方可見點點鳥影。



此座賞鳥屏是否能發揮效用呢?
透過觀景窗,稍遠處可看到白點鳥影,然而,賞鳥屏的目的並非為了觀看遠處野鳥所備。
在這鹽灘小徑上,二旁有大小不等的沿岸泥地,不時有水鳥覓食,傍晚時分在賞鳥屏後等候一刻半會兒,就見到金斑鴴降落在視窗窗框內,因為有賞鳥屏,躲在屏後,果然金斑駐足許久。然刻意往金斑的反向(遠離金斑的方向)離開賞鳥屏,方把人影暴露在上屏障外,一回頭金斑已不見蹤影。


 
一會兒,又見一隻高蹺鴴自旁低頭覓食而來,原本在賞鳥屏之一側,慢慢地步入了賞鳥屏之觀景窗中,依然悠然自在地覓食,走到觀景窗中心位置,又折返低頭覓食而去。再度試著將人影小心安靜地暴露在屏障外,牠便隨即飛離。
 


以上為透過觀景窗,以手機拍攝,亦即以肉眼便可觀察。
底下為相機拍攝照片。

賞鳥屏的施做只是拋磚引玉,讓村民看見村莊的價值,看見生態資源的價值,並藉由賞鳥屏施作舉動凸顯生態資源利用必須極度小心的事實。未來將持續把生態保育與生態旅遊真諦及注意事項確實傳達給村民。

**本賞鳥屏之製作過程順利,特別感謝網寮村長戴慶堂、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戴建智、村民玉愛姊的大力支持與協助,以及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之引薦。

2016年9月9日

嘉義縣和興國小環教課程實錄

ECO達人第一站來到嘉義縣和興國小
學員們在活動中反應十分熱烈,無論是回答問題、搶答都十分踴躍,連最後發給ECO達人分享課程的徵文卡片,亦立即被索取一掃而空。
課程中安排的二個互動遊戲,十分成功,其中碳排選邊站更使現場氣氛high到最高點。
碳標籤-看誰眼最尖遊戲,讓學員對碳足跡標籤有深刻認識。
餐食碳足跡比大小選邊站遊戲中,顯然可以看出學員們已經擁有不同程度的餐食碳排判斷能力,已達到本次課程的目的。


課程即將開始
袋子裡的飲料罐用來進行碳標籤-看誰眼最尖遊戲
今日參與課程學員為五六年級生
4個班人數約95人
碳標籤-看誰最眼尖遊戲分組
碳標籤-看誰眼最尖遊戲進行中
找到幾個碳標籤
找到幾個碳標籤
找到幾個碳標籤
碳標籤
飲食碳足跡判斷原則搶答
餐食碳足跡比大小選邊站遊戲
餐食碳足跡比大小選邊站遊戲
 餐食碳足跡比大小選邊站遊戲-最後優勝2人
















   

2016年9月8日

ECO達人校園巡迴分享會~開跑囉~

暑假二個月都在為社區環教作準備....
開學囉~~校園環教課程也就啟動囉!
自明日起,山腳蛙將在嘉義縣10所中小學進行"呷嘣也能愛地球"環教課程
課程由電路板協會所募資贊助!
學校分布從海邊到山邊,最遠的在阿里山達邦
山腳蛙很開心可以到處與大家分享從生活中來愛地球哦!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"呷嘣也能愛地球"會從恐龍東東說起哦....

2016年6月27日

新食主義!!

您訂過宅配有機蔬菜水果箱嗎? 您了解產銷履歷、自然農法與有機農法嗎?
您有聽過快食與慢食嗎?


一連串食安風暴後,引起大家對食品的關注,爛肉總是要挖掉,傷口才有機會好,未來的飲食環境,是會逐漸露出曙光的。因應食安風暴,坊間已經崛起了一股"食農教育"風潮,相較於近年來所倡導的健康農法,究竟幾個專有名詞有何區別? 不知道其意義真諦,就無從選擇。在此將這些統稱為"新食主義",以下便以簡單的說明讓大家了解近年來所盛行,有別於慣行農法的新食主義

(0) 慣行農法 - 傳統施用農藥、化肥,使用農業重機之農法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1) 食農教育 - 學習去關心、了解食物生長過程與來源的教育。
(2) 產銷履歷 - 明確記載食材生產者(亦即若發生問題,可追查到生產者)。
(3) 自然農法 - 不施肥、不除施農藥、不噴除草劑,強調作物健康,自己便有抵抗力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手動除草,或人工踩踏抑制,協助作物成為優勢種。
(4) 有機認證食品 - 無論作物本身、生長環境(土壤與水)、包裝運輸、加工、貯存皆須驗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所使用資材皆須符合有機要求,需使用有機肥。
(5) 低碳飲食 - 選擇食物自生產到被食用與廢棄的過程中,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量較低的食物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食材本身低碳特性、在地食材、低度加工等。
(6) 生態食材 - 以友善環境之農法生產食材,訴求在食材生產過程,同時保護某種生物種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水雉菱角、石虎米。
(7) 小農市集 - 提供農夫自產自銷平台,雖未必皆有有機或自然農法標章認證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但可藉由直接接觸,取得顧客信任,並減少盤商收取之利益成本。
(8) 野菜幫 - 喜愛食用自然採集的野菜,低成本、低碳、無農藥化肥(除非受污染)。
(9) 雜糧幫 - 雜糧種植相對於稻米而言較為低耗水,低投入,生命力強,較不易生病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且營養價值高,如紅藜與小米。
(10) 慢食 - 為了迅速生產糧食,必須投入大量輔助劑或輔助措施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農藥、化肥、抗生素、基因改良,甚至是不人道的養殖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慢食則強調依食材自然的生長速度生產,不講求速成,特別反對不人道的養殖。

觀念澄清 :

怎麼吃才安全?

有機認證不一定比較安全嗎? 食品是否安全,並不僅受施作農法之影響,孕育作物的土壤、灌溉的水、養殖水等等,甚至是周邊農作使用的農法,皆會影響食材的安全性,因此,不是強調不使用農藥化肥便是好作物,作物仍可能因吸收了土壤與水中某些成分而導致不健康。有機認證的價值,在於除了農作物外,食材生產環境的全面檢驗要求。雖有有機蔬菜硝酸鹽含量過高之問題,但此問題並非只存在有機農作中,慣行農法也一樣存在相同問題,唯有不過量施肥,方為解決之道。

有機就環保?

有機農作不使用農藥化肥,因此對土地友善,對人體友善,也對野生動物友善,但有機不等於低碳。有機農法,使得同樣的耕作面積下,收成數量較少,果實較小,加上有機肥的使用,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化學肥料高,所以雖總碳排量低,但每份農作物所產生之碳排量反較大量且快速生產之農作物高。

追求有機對不對?

國際上對於地球的糧食有二派看法,其一是要求健康有機,其二是要求糧食充足。支持前者認為健康的農法,方能使人類與生態共同永續發展;而支持後者的人認為,要提供全球73億人口之糧食,以有機耕作方式並無法達標。
台灣人口密度位居全球前端,自然屬於糧食不足之區域,103年統計之糧食自給率僅34%左右,亦即有許多糧食需仰賴進口,推行有機農作,則可供應之糧食更少,進口量勢必更加提升。

綜合上述,究竟要推崇何種新食主義才正確? 沒有正確答案,就個人或家庭而言,身心健康或許是首要,就金錢不寬裕的人而言,吃飽才是首要。
提醒大家以下幾個原則 :

1. 要看懂食品來源,選擇自己可以接受的。
2. 了解了種植食材的人、食材生長的環境(土壤與水),不認證也無妨。自己或親友栽種,最
安心。不是天然的就一定最好,大地不是人造的,礦物質與重金屬之別,對人體而言,微量無害稱為礦物質或微量元素,大量則稱為重金屬,有天然的重金屬污染嗎? 那礦山從何而來?有礦物的存在,加上特殊的環境條件,就可能會有天然的重金屬污染。
3. 為了自身健康與環境萬物的永續,有餘裕,就多支持各項" 新食主義"。


**以上資料屬山腳蛙之著作權,欲引用請標註山腳蛙環境教育工作室名稱與網址。**

2016年6月19日

細蟌交配與產卵[南投埔里]


南投埔里,真是觀察蜻蜓的好地方,在國道六號埔里末端的一家民宿之水池便觀察到約3種不同種蜻蜓/細蟌飛來飛去。再到桃米生態園區,又觀察到數種蜻蜓/細蟌。
在民宿水池更是幸運看到了細蟌交配與產卵的過程,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吧!
照片中交配與產卵的細蟌是同時拍的,並不同對!

大家應該不陌生,蜻蜓與細蟌交配時獨特的浪漫心型.....

放大一點....上方是公的,下方是母的,公的尾端連結母的頸部,母的尾端則連結公的腹部

 
交配完後,並不會馬上分離,僅下方母細蟌尾端離開公的腹部,成一直線。
公細蟌尾端仍緊扣母細蟌,二者一起尋覓適合下卵的點(感覺像公細蟌押送著母細蟌去產卵)。
 
找到水面上的葉子,母細聰貼近葉子,公細蟌成直立狀,母細蟌便將腹部伸到水面下,將卵產在水下的植物梗上。
 
 
產卵的動作並非僅執行一次,當下已觀察到這對細蟌做了4~5次水下產卵動作,即使中途累了,在岸邊植物上稍作休息,公母二者也不會分開,一直頭尾相連喔!
 
知道"蜻蜓點水"這句成語嗎?
指蜻蜓在水面飛行時用尾部輕觸水面的動作。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。
那有看過蜻蜓點水嗎?
其實,蜻蜓點水也是一種產卵的方式喔! 依蜻蜓/細蟌的種類不同,可分成4~5種產卵方式。留給有興趣者自行搜尋資料,建議搜尋影片資料,非常有趣喔!
 

2016年6月17日

20160520苗栗生態探索

5月中,一趟苗栗行,也有不少收穫。
通宵神社、薰衣草森林、汶水遊客中心、后豐鐵馬道,可以看得出,絕對不是特意為了探索而設計的行程,但是,只要走出門了,無論去那兒,多留心一點周遭環境,就可以看到別人看不見的寶喔!
讓小孩從小練習去探索,耐心、細心、好奇心、關懷心.....應該會比較好吧!!

四星步行蟲是此行第一位碰到的生物,亮眼的黃點,瞬間吸引了目光,不過,拍牠還不容易呢,因為跑得超快,勉強算是紀錄上了,曾經看過牠的身影。
5月份的通宵神社飄著5月雪,其實是木棉花的棉絮啦! 偶然看見松鼠很認真地吃著木棉果實,難道不會滿嘴棉絮嗎?
薰衣草森林,臨時決定的景點,沒想到遇到特別的古氏棘蛛石牆蝶,首度遇到棘蛛,是在圓潭遇到的梭德氏棘蛛,還算大隻很明顯,查詢時瞭解了台灣有3種棘蛛,此次遇到這隻古氏,肉眼完全看不出他有何不同(他只有約5mm大而已),而在相機的放大下,才發現是特別的喔! 當下就覺得他應該是棘蛛了。很漂亮的石牆蝶,可惜闖進了咖啡廳裡,出不去耶!
在汶水遊客中心,感覺就是有鳥的環境,很可惜,只有遇到白頭翁,就在要離開時,眼角撇到樹木葉縫間有一綠色棒狀物(其實在葉背),仔細一看,不得了,好大一隻毛毛蟲,色彩十分亮麗。原來是天蠶蛾幼蟲,網路查詢發現不少文章的描述,都是在苗栗一帶看到牠。附近的樹枝上還發現牠大大的蛹。
在拍天蠶蛾幼蟲時,也發現附近扶手上有隻小生物,二隻手舉高高....不對,應該是4隻手舉高高的蟹蛛,很可愛呦!

昆蟲探索與鳥類探索不同,一個短視,一個要有遠見,相較之下,昆蟲探索比鳥類容易得多,一小欉草叢、一個小院子,都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喔!

四星步行蟲 - 攝於通宵神社
吃木棉果實的松鼠 - 攝於通宵神社
銀腹蛛 - 苗栗薰衣草森林
 紅腹細蟌 - 苗栗薰衣草森林
古氏棘蛛 - 苗栗薰衣草森林
石牆蝶 - 苗栗薰衣草森林
尺蛾幼蟲 - 苗栗薰衣草森林
尺蛾幼蟲 - 苗栗薰衣草森林
四黑目天蠶蛾幼蟲 - 汶水遊客中心
四黑目天蠶蛾幼蟲 - 汶水遊客中心
四黑目天蠶蛾幼蟲 - 汶水遊客中心
四黑目天蠶蛾蛹 - 汶水遊客中心 
 
蟹蛛 - 汶水遊客中心
蟹蛛 - 汶水遊客中心
短腹幽蟌 - 汶水遊客中心
短腹幽蟌 - 汶水遊客中心
黃斑椿象 - 后豐鐵馬道
黃斑椿象 - 后豐鐵馬道